凡士林是一种烷系烃或饱和烃类半液态的混合物,也叫矿脂,由石油分馏后制得。其状态在常温时介于固体及液体之间,因不同用途而有棕、黄、白三种颜色。天然凡士林取自烷属烃重油等石油残油浓缩物;人造凡士林则取自用纯地蜡或石蜡、石蜡脂使矿物油稠化的混合物。凡士林有矿物油气味,而没有煤油气味。可用作药品和化妆品原料,也可用于机器润滑。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凡士林的Zui早是由发明家罗伯特切森堡(RobertChesebrough)在1859年,在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副产品,其原名为“petroleumjelly”,其中“petroleum”是石油,而“jelly”则是类似果酱般的胶状物质,后来命名为凡士林(Vaseline['væzili:n]),并于该产品的美国专利书上所述:“我,罗伯特切森堡,自石化物中发明了一种全新且非常有助益的产品,命名为凡士林。”
该名词源于德语“水”(wasser)及希腊语“油”(elaeon)二词合并而来。
凡士林是vaseline的译音,一种油脂状的石油产品。白色至黄棕色允许有矿物油气味,而不允许有煤油气味。滴点约37-54度。是由石油的残油经硫酸和白土精制而得,也可以由固体石腊烃和矿物润滑油调制而成。凡士林的化学成分长链烷烃。
凡士林的学名叫石油脂,它的主要原料是从原油经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后留下的渣油中脱出的蜡膏,还需按照要求掺和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润滑油。从石油渣油中脱出来的黄色蜡膏中含有诸多杂质,而无论是药用或是化妆用,都不容许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不能有异味,还必须要加以深度的精制,充分脱除各种杂质后才能使用。按其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凡士林、医药凡士林、化妆用凡士林、工业凡士林和电容器凡士林等。
除去可作润滑剂、绝缘剂、化妆品、药用油膏、浸润和灌注电容外,当然可用于防锈、和防水剂。在做防水薄膜时,建议用凡士林和桐油调和好擦在要防水的物件的表层,干了后反复涂2-3次干后就会生成一层防水膜了。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凡士林原本为石油探钻的副产品之一。后来,有一位名为RobertChesebrough的科学家将这些白色的胶状物分离出来,并将之命名为“Vaseline(凡士林)”。
如果罗伯特·切森堡(RobertChesebrough)还活着的话,一定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凡士林是wanneng药。”
切森堡是一位美国化学家,擅长从鲸鱼脂肪里提取煤油。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切森堡失业了。他不甘心失败,跑到宾州油田,想看看神奇的石油到底是怎么回事。细心的他很快就发现,油田的工人喜欢收集钻井台边上常见的一种黑糊糊的凝胶,把它抹在受伤的皮肤上,据说能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切森堡拿了一点回去化验,知道这是一种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石油里有很多。
经过试验,切森堡找到了提纯它的方法,Zui后得到了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所有常见的化学物质都不会和它起化学反应。他故意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刀,把这玩意儿涂了上去,结果伤口很快愈合了。 医用凡士林
1870年,切森堡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把这种东西命名为“凡士林”(Vaseline)。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向美国公众销售这种神奇的凝胶。可是,没人相信这东西真的有效,销量一直打不开,好像就是没有市场一样的。情急之下,切森堡拉着一车凡士林,当起了走街串巷的“蛇油贩子”。那时美国大街上有很多卖蛇油的小贩,和旧中国“卖大力丸”的江湖艺人非常相像。切森堡借鉴了蛇油贩子们的做法,每到一处都亲自表演“硬功”,就是当着大家的面用刀把自己割伤,或者用火烧自己的皮肤,自信地涂上凡士林,并向围观群众展示几天前弄伤的伤口的愈合。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凡士林迅速风靡全美国,切森堡发财了。
可是,切森堡不是医生,他真的相信凡士林含有一种神秘物质,能够包治百病。有一年他得了胸膜炎,便让人把自己从头到脚都涂满了凡士林。后来他病好了,更相信凡士林是神药,每天都要吃一勺凡士林。这件事传开后,美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凡士林热,不管什么病都用。
切森堡活了96岁才去世,他认为自己的长寿就是凡士林的功劳。凡士林现已成为众多人群的保健品。